top of page
黃子銘形象照_edited.png

黃子銘
諮商心理師

#情緒困擾
#人際與親密關係
#自我探索與成長
#動機與生活管理
#文化適應

黃子銘 Marco Huang 諮商心理師/看見心理

【心理師證照】

諮商心理師證書字號/諮心字 006418 號

【給來談者的一句話】

最近的你,也許正經歷一些煩心的事,說不清楚自己怎麼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些感受如果憋在心裡找不到人說,一定很不好受。有時,身邊的人會勸我們要「學會接受」或「想開一點」,可是這不僅會讓我們感到不被理解,也會因此錯過探索內在的機會。

 

諮商,是能安心說出心裡話的地方。透過對話及陪伴,我們有機會更了解自己,更有力量迎接下一個挑戰。生活有許多難題,但你不必一個人面對。如果想要找人聊聊,這裡隨時歡迎你。

 

【心理諮商專長】

人際關係:害怕被評價、討好他人、人際壓力、關係挫折

 親密關係:分手調適、溝通困難、缺乏安全感、難以進入新關係

 家庭關係:親職化經驗、原生家庭議題、父母期待壓力

 自我探索:自卑感、完美主義、自我認同困擾

 情緒議題:焦慮、憤怒、低潮、無助感、等負面情緒

 動機與生活管理:拖延、失去動力、生活方向迷惘

 文化適應:跨文化適應、留學壓力、移民家庭

【更多關於我】

個人網站:黃子銘 諮商心理師

 

【諮商理念】

我相信諮商不是心理師以權威的角色,單方面的「告訴」來談者該怎麼做,而是透過心理專業的眼光,陪伴來談者探索生命故事、一同為其找到出路。我相信諮商是一種合作關係,就像兩人一同划船,划向遠方的目標。

 

在諮商中,我們固然會想辦法讓痛苦減少一點,但我相信,諮商的意義不僅僅是幫助你走出困境,更是幫助你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希望在諮商旅程的終點,你能有力量,帶著對未來的期盼,踏上未知但充滿可能性的旅程。

【諮商取向】

在諮商過程中,我以「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為核心,擅長透過人際互動來理解困擾的成因,特別是那些在人際關係中反覆出現、帶來不適的互動模式。我也特別重視細微情緒的流動,因為情緒往往是內在的重要指引。

晤談的前期,我們將著重於探索,我會以真誠、溫暖、接納的態度傾聽你的故事,陪伴你一起理解成長經驗如何形塑現在的自己。當我們對困擾的來源有了更深的覺察,就能更有力量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

我相信每個人內在都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並擁有許多尚待發掘的優勢與美好特質。在這段陪伴的過程中,我也會幫助你看見自己的價值、發掘內在的力量。

【其他想說的話】

諮商是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放心地表達內心的感受與想法。諮商中沒有單純的「對錯」,也不會遭受任何「評價」,任何話題都可以傾訴,也會被好好的傾聽。我們會透過對話抽絲剝繭,把一團糾結的毛線球慢慢梳理開來。

雖說諮商是安全的,但第一次晤談難免讓人感到不太自在,「不知道要說什麼」、「擔心被評價」、「不知所措」等等的心情都是正常的。諮商也像在生活中認識人一樣,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建立默契。因此,也邀請你容許自己幾次的時間,逐漸適應諮商的步調。

每位前來諮商的人,都有著獨特的需求和對諮商的想像,我非常願意與你討論對晤談的感想,並根據回饋靈活調整。有時期待沒有說出口,可能會不小心帶著「期待落差」離開,這樣就會十分可惜!因此,我鼓勵你在諮商中放心說出需求與期待,讓我們可以找到 最適合你的方式。

 

最後,謝謝你看到這裡。如果這樣的諮商風格是你願意嘗試的,歡迎你預約初次晤談,和我聊聊你的生命故事。

 

【專業經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區諮商中心 心田心理諮商所 實習心理師

美國密蘇里大學 身心健康中心 (MU Wellness Resource Center) 輔導員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諮商實習 實習生

臺北市西湖實驗國民中學 認輔志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生輔導中心 志工

人生百味石頭湯計畫 志工

人生百味重修舊好關懷活動 志工

拖延改善與探索團體 帶領人

情緒探索工作坊 協同帶領人

國際生跨文化適應講座 講師

學生職涯探索講座 講師

社區關懷據點 情緒探索課程 講師

 

【相關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 教育、學校與諮商心理學系 諮商心理組 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學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