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面對股市震盪不FOMO的技巧(上)—了解恐慌時我們的身心反應 / 看見心理 郭溥 心理師

郭溥 Kou Pu 諮商心理師


讓我走進你的世界裡/ 看見心理 陳靖妃心理師
面對股市震盪不FOMO的技巧(上)—了解恐慌時我們的身心反應 / 看見心理 郭溥 心理師

投資焦慮、FOMO與自律神經:如何面對股市波動帶來的心理壓力


近期股市震盪,也因為政治及關稅議題出現劇烈波動,一天急殺跌停、一天又急升漲停,股民除了面對資產價值的起伏,心情也肯定同時也陷於忐忑,忍受著龐大的心理壓力。

投資次級市場,代表資產分分秒秒都在波動,也象徵著人時時刻刻都在隨之而來的壓力之中,回想起過往2008年或2020年的金融海嘯,或是面臨2021航海王或2027台股指數破20,000的大多頭;面對牛市熊市,難免會有輪番上陣的不安、焦慮、懊悔、過度興奮,也讓我們易陷入身心的危機當中。伴隨著資產的曝險與隨之而來的利得,感受到焦慮與壓力是人之常情,但真正會讓我們陷入危機的,是缺乏適當調節,讓自己長期陷入高壓狀態,甚至危害身心健康及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面對投資不確定性的身心反映:過度喚起與低度喚起

FOMO的反應和自律神經頗有關聯,其不受意識所控制,卻掌管著我們生命的各項機能,「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作用通常是相反,會配合身體狀況自動相互調節;交感神經負責專注與工作,副交感神經促使身體得以放鬆,兩者的平衡與調節是身心健康很重要的關鍵。


當我們面對股市大幅波動時,往往是我們的交感神經在運作,我們開始集中精神,身心會變得興奮,心跳加快、呼吸變淺、肌肉緊繃,大腦進入高警覺狀態。這種反應面對短期的壓力很有幫助,但若長期處在這樣神經緊繃的狀態,在交感神經過度作用,我們可能會開始患得患失,開始出現過度交易或追高殺低的狀態,而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容易出現失眠、情緒起伏劇烈、注意力難以集中等身心徵狀。


副交感神經雖然常被視為「放鬆」的關鍵角色,而在長期的緊繃過後無力與無助的狀態中,在長期壓力下的崩潰,副交感神經系統啟動的極端──背側迷走神經路徑作用時,身心會進入類似「關機」的狀態,可能會使得我們無力再做後續的處理,也無力運作原本擬定的策略,而使得自己陷入「呆滯」或「腳麻忘記跑」的狀態。「討好」則是在投資過程中,開始無法自行判斷而過於相信他人意見,例如過度依賴股票老師、財經網紅或盲目跟單,這些反應雖然乍看「安心」,其目的是為了減少內在的不安,而喪失了自主判斷的狀態。


FOMO可能反映我們過往的創傷經驗

投資本身是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旅程,常見的一個名詞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意思是在交易股票時,因為害怕失去機會,而讓自己喪失充分思考及保持理智面對行情的狀態。對大部分的股民而言,FOMO是一個亟需要避免的狀態,甚至在同時要求極端理性,但又容易陷入恐慌與貪婪的情緒的股票市場中,「FOMO仔」是一個具有貶抑,且會受到嘲笑的標籤。毫無疑問地,人們對不確定性的本能反應就是焦慮,任何情緒反應都是其來有自也必定是合理的,尤其大多數人都難免因為投資賠錢而受傷。害怕錯過而在高點追價,或因為恐懼損失而過早出場,這也是很正常的心情。


面對股市震盪不FOMO的技巧(上)—了解恐慌時我們的身心反應 / 看見心理 郭溥 心理師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