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面對股市震盪不FOMO的技巧(下)—越不知所措的時刻,越需要拓展身心容納之窗 / 看見心理 郭溥心理師

郭溥 Kou Pu 諮商心理師


讓我走進你的世界裡/ 看見心理 陳靖妃心理師
面對股市震盪不FOMO的技巧(下)—越不知所措的時刻,越需要拓展身心容納之窗 / 看見心理 郭溥心理師

面對FOMO狀態的能力,意即創傷時很常提到的「容納之窗」,是我們能夠承受情緒起伏的能力,也是在這波股市震盪中存活的重要關鍵,因為最大的風險,不是輸給市場的波動,而是我們在面對波動時,被情緒淹沒而失去了與內在連結和合理判斷外在局勢的能力。


拓展容納之窗的方法,下列一「行為」、「認知」與「情緒」與三個層面分類可以在生活中實踐與練習方式如下:


身體技巧:

透過身體行為的改變,刺激交感神經的調節能力,回到平衡狀態。

1.    呼吸調節(如腹式呼吸法):在焦慮的時刻好好深呼吸,讓身體的含氧量增加之外,也透過觀察自己的呼吸頻率,感受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

2.    TRE(身體震動釋放技巧):誘發身體自然顫抖的方式,刺激後背的迷走神經釋放壓力,重啟神經系統自我調節功能,常被用於處理創傷後壓力、焦慮與長期身體緊繃。

3.    心流經驗或此時此刻練習(Grounding):好好專注在此時此刻的經驗,對於緩解焦慮與壓力是重要的,找一個舒服的午後,或許散步感受每一個步伐或呼吸,或許專注完成一幅畫或是一個模型,也可以是好好的接觸的自然、撫摸樹木,經驗當下的每一個知覺。

4.    規律的運動與穩定的習慣:在壓力逐漸超出負荷時,身心更需要穩定的規律生活,讓自己在一片失控中,找到一個可以信任與仰賴的事物,如:定期的瑜珈課、穩定的諮商與支持團體以及穩定的睡眠等等。


認知技巧:

認知技巧可以是透過「自我對話」或「書寫」的方式進行。

1.    辨識自動化思考與自我駁斥練習:

面對越在乎、越有壓力的事件,越常會有「應該」或「必須」的自動化思考,這樣子的狀態也容易讓我們更有得失心,進而加劇壓力的情緒反應;試著將「應該」改成「期待」,感受兩者的不同。

2.    自我的蘇格拉底式對話:向自己提問投資或金錢對自己的意義何在?

財富的累積在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有很多意義,例如成就或生存能力。對我們自己而言呢?投資或財富的累積或許有更多的意義存在,例如我們的家庭關係、我們的生活品質……,因人而異但又出奇地相近。

這些事物顯然並非全然由金錢所主宰,能夠達成如此目標的策略甚多。避免把投資的獲利當作衡量自我價值的依據;資產報酬率也不是我們的價值,自然也不會隨著股價而起伏,除了金錢,我們肯定有更多的快樂與幸福來源。

3.    分辨可控與不可控—關注「可控」的範圍

想當然爾沒有人有辦法完全控制市場的走向,也無法預測其他投資人何時進出場;我們能控制的,是自己的行為與心態。舉例來說:設立合理的停損點、設定每日看盤的時間限制、規劃資金配置比例、何時好好放鬆休息或何時全力以赴。

我們無法控制所有事情,但「可控」的事情依然很多。擁有主控感是一件相當重要,也是讓我們感受到穩定的重要經驗,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回到「我可以做什麼」、「我選擇怎麼回應」,而非不斷盯著那些無法掌控的外在變化,心理自然會穩定許多。


情緒技巧:

練習與情緒靠近與共處,不逃避也不壓抑,接觸與內在情緒的波動。

1.    練習自我安撫

通常在我們備感挫折與難受時,會說出最傷的話,往往都是自己對自己的批判,可以試著對自己說些安撫的話語,例如「我現在很難受,我會陪著自己慢慢度過,我並不孤單」。讓自己放鬆不會是放縱,善待自己也不代表著鬆懈;在最備感焦慮的時刻,犒賞一下自己,做一些可以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是必要也是一件好事。

2.    與支持對象互動

在面對困難時,要自己負隅頑抗畢竟是疲憊的,我們的身邊總會有幾個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被理解與接住的人,而這樣的人際支持是修復情緒調節能力的重要資源。試著與我們身邊在乎我們的人分享心情,一起討論彼此如何面對這些困境,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夠有解方,每個心情都可以被好好的照顧與回應,而這樣的感受會讓我們更有力量面對壓力。

投資策略或許有胃納量問題,容納之窗則是越大越好。在面對生活或投資的高壓時,有情緒波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可以在更寬廣的區間內「和壓力一起活著」,不讓一時的FOMO主導而失去自我的選擇,才能讓我們在投資及人生都做出更好的判斷。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