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儒 Ian Tsai 實習諮商心理師
從小,俊文和筱萱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經歷了童年情感忽視。
俊文的家庭安靜且壓抑。父親冷漠、母親忙碌,沒有人關注他的日常生活以及內心世界。一次運動會上,俊文不慎在比賽中摔倒受傷,失了名次也丟了面子。回家後鼓起勇氣,想向父親訴說那份挫敗感,卻只得到一句冷冰冰的話:「男子漢不該為這種小事掉眼淚。」從那天起,他學會了壓抑情感,無論多難過,都告訴自己「忍著」。成年後,俊文在不錯的公司上班,過著外人眼中的順遂人生,但其實俊文內心時常感到空虛。他渴望情感上的連結,卻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面…
筱萱則成長於經濟小康、物質優渥的家庭,但她內心卻始終孤單。她的成就,總是換來父母簡短的回應,心中感受從未被真正看見。一次鋼琴比賽失利後,她渴望母親的安慰,卻被一句「別放在心上吧。」打發。筱萱開始將情感封閉,成年後的人際關係充滿退縮與掙扎,即使是親密伴侶,也難以敞開心房,總害怕真心再次被忽視…
成年後,俊文和筱萱的日常持續運行著,生活大多可以穩定安排、應付,工作、社交、家庭責任似乎都井然有序。但他們內心深處,總覺得缺了一塊,像是某個重要的部分從未被填滿。無論表面上多麼成功或從容,內心的空虛感依然如影隨形,他們始終無法完全感受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什麼是童年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CEN)?
童年情感忽視,指的是父母或照顧者未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提供足夠的情感支持與關懷。這並不代表父母沒有愛或沒有照顧孩子,而是他們可能忽略了孩子「情感需求」的重要性。像俊文和筱萱這樣的經歷,常常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壓抑自己的情感,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看見或不夠重要。
在重成就、重結果的華文文化中,童年情感忽視的情形其實並不少見。然而這種無形的忽視往往難以察覺,導致這些內心受傷的人,可能過著看似無異狀甚至「成功」的生活,卻在心裡深處感到空虛和孤獨,而不明白原因,甚至因此責怪自己「不惜福、不正常」。
童年情感忽視對成人的影響
許多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的人,成年後可能持續有以下幾種情形:
1. 情緒隔離:難以向他人敞開心扉,常常在關係中保持距離,避免表露情感,擔心被拒絕或不被理解。
2. 自我價值感低:因為童年時期情感需求不被重視,往往會覺得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重要,導致自信、自尊不足。
3. 人際困難:在建立親密關係時,可能因為害怕被忽視或傷害,而出現退縮,難以信任他人。
4. 情緒調節困難:不知道如何面對或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童年時期沒有人示範或教導如何辨識並適當表達感受。
內心受傷的人,如何走出陰影?
如果你曾經歷童年情感忽視,以下幾個方式可以幫助你重建內心情感:
1. 看見、承認並理解自己的經歷認識到自己曾遭遇童年情感忽視,是復原的第一步。這並不表示要去歸咎責任,而是單純覺察自己曾經的情感需求未被滿足,願意承諾陪伴自己,及接受他人幫助。看見情緒困難的來源,發現改變的可能。
2. 重新學習表達情感你可以慢慢練習區辨及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在親近、信任的人面前表達你的感受,並允許自己感覺脆弱。透過這樣的練習,你可以慢慢學會可以不壓抑自己的情感,並感受到被接納。
3.建立健康的「支持團隊」嘗試與能夠理解你的人建立關係,可以是朋友、伴侶或是專業的助人者。他們能在你感到困難時,給予支持和陪伴,幫助你逐漸打開心扉,重建信任。
4. 尋求專業幫助童年情感忽視的影響深遠且複雜,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是一個選擇。透過心理諮商,你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童年經歷的影響,學習如何處理內在情緒,並重新與自己的情感世界建立聯繫。
作為一名正在專業成長中的實習心理師,我特別關注那些童年經歷情感忽視的人。我願陪伴你探索內心,找回那被忽視的部分,幫助你理解自己,並重建與他人的情感連結。如果你感到孤單、壓抑,或在關係中迷茫,請放心尋求協助。透過諮商,我們可以一起療癒過去、走出陰影,邁向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