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儒 Ian Tsai 實習心理師
早上,鬧鐘響了三次,小文終於掀開被子,準備開始新的一天。她本來計畫好了,今天要早點出門,趕在上班前去健身房運動一下,順便去超市買點需要的日用品。可是,一想到那份正在逼近的工作報告,她心跳突然加快,感覺像有塊大石頭壓在胸口。她開始懷疑:如果今天運動時間拖長了,我會不會遲到?會不會在會議上表現不好?同事們會不會發現我在工作上出了差錯?未來的一連串煩心事像接二連三的巨浪一樣,撲向她的腦海。明明什麼都還沒發生,小文卻已經累得只想鑽回床裡,躲避一天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問題。最終,她沒去健身房,也沒去買日用品,僅僅只是匆匆趕去上班,心裡裝滿了無盡的擔憂……
在忙碌的現代都市生活中,「焦慮」真是在生活裡無孔不入。過度的焦慮讓人連最簡單的計畫都無法實行,情緒壓力超越了現實情況,讓人提前陷入漩渦。
面對焦慮、達到平靜的修煉,是條走不完的漫漫長路。但我相信「知己知彼」的智慧,若能更貼近自己的身心,也認識「焦慮」的面貌,我們與它和平共處,就愈顯可能。
過度焦慮的影響
焦慮的影響深及心理、身體和人際關係層面。當焦慮嚴重時,內心的擔憂和恐懼如同濃霧,遮蔽了感官,使人難以享受當下的美好。注意力被未來的不安所分散,自信心也隨之下降。長時間下來,對當下的感知逐漸減少,內心變得空洞,生活的意義彷彿消散。
生理方面,自然難置「身」室外。焦慮不僅剝奪了穩定的睡眠,還使肌肉長期緊繃,帶來無盡的疲憊。隨著時間推移,它如同慢性毒藥,削弱我們的免疫系統。
在人際關係上,焦慮往往讓人退縮,害怕被評價或拒絕。那些原本可能帶來連結的相遇,因焦慮而變得遙不可及。生活因此變得單調,孤立感加深,影響了自己每一個與他人交織的瞬間。
面對「焦慮」來敲門,可以怎麼做?
1. 從覺察自己的焦慮開始
當我們能清楚覺察內在狀態,意識到焦慮來臨的線索,改變就成為可能。以我自己為例,很明顯在寫報告時,我腳抖得更厲害;若是作業難度高一些,我拿出手機漫無目的逛網拍、滑迷因影片的頻率就會提升。還有各式各樣常見的焦慮訊號,例如反覆思考而無法停止、呼吸急促、過度檢查、重複性動作等。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不再忽視這些線索,而是積極地面對,幫助我們從無意識的反應中抽離,開始思考焦慮的根源、自己的需求,並尋找緩解的方法。
2. 專注於當下的身體感受
當焦慮感襲來時,我們的心智往往會陷入對未來的無盡擔憂中,這種脫離當下的狀態,讓焦慮變得更加難以忍受。而專注於當下的感覺,例如感受腳與地面的接觸、椅子的支撐感,注意呼吸的節奏,或是輕輕地觸摸身邊的物品,能夠幫助我們重新建立與現實的聯繫,使我們重新獲得內心的平靜和穩定。
3. 與自己的想法對話
焦慮有時伴隨負面思維或災難化的想法,學會識別並挑戰這些不合理的信念可以幫助減少焦慮。例如,問自己「一定會有最壞的結果嗎?」、「這樣想會過份悲觀嗎?」以避免過度擔憂。
4. 適當的生活方式
規律運動能讓人體釋放愉快放鬆的化學物質;對於會引發焦慮感受的食物(如咖啡、過多的糖份)應適量或減少攝取。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有助於情緒穩定。
5. 尋找關係支持
與信任的人說說話,例如和朋友、家人、伴侶分享你的感受,可以減輕焦慮的負擔。表達內心的擔憂,得到他人的支持與理解,往往能減少孤立感。
6. 諮商與藥物治療
諮商師能提供情感支持與專業眼光,陪伴個體深入探索焦慮的根源,看見背後反映的需求,在覺察後重拾力量、學習應對方法。而當身心症狀明顯時,透過諮詢醫師的藥物治療,則能幫助調節大腦化學物質來減輕焦慮的生理症狀,讓受焦慮所苦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舒緩和穩定。
綜合使用諮商和藥物治療,可以針對焦慮的不同層面提供全面的支持,促進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平衡,幫助人們更有效地應對和緩解焦慮。
結語
一個人唯有練習活在此時此刻,才能遠離焦慮,體驗自己的存在,領會每個獨特的當下,無論是快樂或悲傷、平凡或挑戰。
雖然焦慮偶爾還是會來敲我們的門,但我們可以學習選擇安然不應門。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