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莉 Jia-Li Ding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我想起曾經跟朋友、來談者討論過的一個話題:什麼樣的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出「我就爛」?「我就爛」到底是好還是壞?
✅事情的起因:
當時我們聊到,在就讀研究所、實習的過程中,因為要投入很多的時間、精力,所以通常很難在學習之餘可以有一份正職的工作,也因此,生活費、房租、進修費用,除了依賴兼職工作或是過去的存款,有時不得不需要家人的支援。
當我們在生活中需要家人的支持、資助時,我們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
我的朋友-覺得已經成年的自己還要開口跟家人拿錢有點羞恥、尷尬,也擔心家人會奚落、否定自己,所以有很多的擔心、不安
我-覺得現在的自己就是在學習、進修的處境裡面,雖然有點挫折、無奈,但如果現階段有需求,我覺得跟家人求助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在討論的最後,我說「如果我表達我的需求、跟家人求助,但是家人覺得我不夠好、我很糟糕,那好吧、對啊、我就爛啊」
不過我也意識到,我所說的我就爛,並不是打從心底的覺得自己糟糕、不好、很廢,而是我相信自己有很多地方做得不錯,不過現階段有些地方的確還在成長中。但別人說出「我就爛」是抱持跟我相似的心境嗎?還是有其他的心態、心路歷程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我就爛」自我肯定
我認為當一個人說出 「我就爛」這三個字時,可能有兩種心態:健康的「我就爛」或是可能有傷害性的「我就爛」。
心態健康的「我就爛」:
1.承認自己有限制/不夠好,但也能看見自己的亮點
2.接納自己在某方面並不完美,但不因此自我否定
3.以幽默、輕鬆的態度回應生活中的失敗
4.透過幽默讓自己或他人笑一笑、減少焦慮
可能有傷害性的「我就爛」:
1.帶有自我貶低、自我攻擊的意圖
2.預先表達對自己的不滿意,避免他人的指責或是檢討
3.帶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反正我就是不好,改變也沒有用
4.習慣性、下意識的語言反應,不經自己的思考與消化
5.心中並沒有覺得自己不好,但是為了呈現出與他人類似的價值觀或喜好、不成為異類,而依照他人傳遞出的訊息,先表現對自己的不滿意
6.逃避責任,希望別人不會再要求或期待更多,減少外界的壓力
✅心態健康的「我就爛」跟可能有傷害性的「我就爛」怎麼區分?差異是什麼?
有一個很關鍵可以檢核的重點,就是說完「我就爛」之後,心中有沒有因此否定自己的全部、否定自己的價值。
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即便我們再努力、再謹慎,都還是可能會有一些我們無法100%掌控的事情,而當這些不完美出現的時候,如果你心中因為這些失誤,否定了自己過去的付出、認為自己無力改變劣勢,甚至用這次的失誤預期了未來的失敗,這時你很可能就會落入「自我應驗預言」,也就是預告自己失敗,最後真的遇到挫折的惡性循環,讓未來再次面對這個挑戰時,有更多的失敗回憶被你記住。
✅怎麼認識自己說出的「我就爛」,並試著照顧自己?
1.觀察自己使用「我就爛」的時機:
「我會在什麼情境、跟誰互動、遇到什麼事情時,說出我就爛?」
例如:如果我發現同學/同事做得比我好,同時他又讓我感受到在檢討我時,如果我不知道可以怎麼解釋或是澄清,我就會說出我就爛。
2.覺察自己內心的動機
「當我說出我就爛的時候,我希望事情的發展、互動是什麼樣子的?」
例如:我希望我說出我就爛之後,對方可以停止這個話題、不要繼續批評我,或是讓我感覺我很愚蠢。
「我可以避開什麼樣的困境,或是讓事情往什麼的方向發展?」
例如:如果對方真的停止話題,我就可以沒那麼羞恥、丟臉、覺得自己跟對方落差很大。
3.接納並擁抱自己心中的想法
透過前兩項的提問與覺察,你可能會發現說出「我就爛」背後的用意,這些用意中很可能原先是希望保護你、避免他人的評價,只是在避免他人評價的同時,也會讓自己有些挫折。當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看見自己的保護機制,這些保護機制往往才能放鬆下來,改變才有機會發生。
4.思考對自己自我價值威脅較小的Plan B(或是讓話題的結束不是全盤的自我否定)
當我們知道「我就爛」背後的用意,我們可以依照自己面對的情境思考其他互動或是回應的方式,讓自我價值、信心不會在互動的過程中成為犧牲品。
例如:當同事在討論某個專案或是任務,而這件事情自己並不是那麼擅長,或是之前的成果不理想,你可以試著表達「的確比起__(自己擅長的部份),__我比較不擅長、也有在修正、調整可行的方向,如果我有什麼問題,我再請教你。」透過這樣的表達,既可以幫助自己記得自己的優勢,也可以向他人展現出自己對於不擅長事件的積極面對,很多時候就可以避免他人持續的檢討或討論。
✅寫在最後:
在文章寫到這邊,我發現其實「我就爛」的背後有時隱藏著很多「保護」的初衷,我也很喜歡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個角度「我就爛這句話的誕生,似乎反映了當代社會中對完美主義的反彈與拒絕,讓我們試著以一種不那麼嚴肅的方式來面對挫折」。
所以當你下次發現自己說出「我就爛」,請別忘了也要告訴自己後半句「但我爛得漂亮、爛得有功能」,在檢討與幽默之外,也記得自己身上的優勢、長處、亮點。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