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dmin_SeeingCounseling

你曾經跟內在小孩交手過嗎?/ 看見心理 丁嘉莉心理師

丁嘉莉 Jia-Li Ding 諮商心理師


讓我走進你的世界裡/ 看見心理 陳靖妃心理師
你曾經跟內在小孩交手過嗎?/ 看見心理 丁嘉莉心理師

你有聽過「內在小孩」這個詞嗎?

你對於「內在小孩」的理解是什麼呢?

你曾經跟自己的「內在小孩」交手過嗎?


✅內在小孩的概念

1.溝通分析學派-PAC理論

我最早聽到內在小孩這個詞,是在李素芬老師內在小孩的工作坊中,當時是以溝通分析學派的PAC理論去理解內在小孩。

PAC理論認為,一個人會有三個自我狀態,分別為父母(代表權威)、成人(代表理性成熟)、兒童(代表依賴的需求)。

而在工作坊當中,我們會在引導的過程中看見自己在面對不同對象時的自我狀態,更了解自己、更照顧不同狀態中自己的需要。

2.榮格-許皓宜《情緒陰影》

認為內在小孩有五個分身,分別是神奇小孩、孤單小孩、貧窮小孩、創傷小孩與永恆小孩,每個小孩可能在不同情境、不同事件中出現,反映了我們內在的需求。


✅內在小孩概念的核心精神

其實不管是哪一個學派或是理論出發的「內在小孩」,我認為共同的精神與核心就是「看見自己身上需要被照顧的部分」,有時候我們很難呈現自己的脆弱、看見自己需要被照顧,因為我們早已習慣承擔與負責,所以這個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在堅強中,獨立出一點「幼稚」的空間、對自己溫柔一點。


✅我與內在小孩互動的經驗

在我和自己的「內在小孩」交手的經驗中,我曾經有過兩個狀態:

1.聽不見也看不見內在小孩,不知道他需要什麼

2.找到打開內在小孩心門的方法,知道他需要什麼


我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不知道怎麼接觸內在小孩,甚至在每一次的被引導與老師協助的探索中,都可以在接觸的過程「睡著」。

一直到我參與了哈科米的工作坊,在安全、成熟的環境中,透過三人小組,逐步貼近我的內在小孩,才找到了跟內在小孩連結的方法,而在連結上的那刻,我很自然的就聽到了內在小孩的呼喚、知道他希望怎麼被照顧。


✅要怎麼知道內在小孩需要什麼?

要與內在小孩取得聯繫,其實並不是簡單的事,就像你跟幼童(或貓)玩的時候,你很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親近,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培養信任與熟悉。

而我們的內在小孩也是,他需要一段時間的觀望,確認你是一個足夠安全的對象、可以承接他的需求跟感受,這時你的內在小孩才會浮出水面。

所以如果你很想靠近自己的內在小孩,第一件事情就是嘗試著對自己溫柔,而這份溫柔可以讓你心中的內在小孩,得到更多的安全感、準備好跟你見面。


在溫柔之後,我也提供幾個可以嘗試靠近內在小孩的思考方向:

1.我在什麼時候(或做什麼事情時)會覺得自己被看見、覺得被記住、很安心、很滋養?

2.在這個滋養的時刻,我被回應的需求是什麼?這個需求讓我想到什麼回憶、經驗?

3.在這個事件/行動中,有哪些行為、語言讓我感受到被滋養?


✅如果我的內在小孩不願意出現…

也許有人在經歷了許多嘗試之後,感受到還是無法接近自己的內在小孩,我想跟你說:請別懊惱自責。

很多時候,內在小孩之所以不願意出現,是帶著保護你、避免混亂的好意,他擔心現在的你沒有足夠的身心空間可以照顧他,所以他選擇先躲起來,等待著你準備好迎接。


✅寫在最後:

接近內在小孩並不是一個別人做、自己也要做的趨勢,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節奏與安排,所以當你發現你身邊有很多人,好像都在討論內在小孩,也請別焦急,我相信你的內在小孩會在合適的時空與你見面。


期望我們都可以讓彼此的內在小孩很幸福。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6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