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卸下「堅強」的盔甲也沒關係-現代爸爸的求生困境與自我照顧

作家相片: 看見小編看見小編

陳彥琪 Jessica Chen 諮商心理師



他走進我的諮商室裡,看起來沈穩的模樣帶點侷促不安,猶豫著不知道該如何開始談他的困難,他想了很久,告訴我:「我其實覺得我們應該要婚姻諮商的,不過太太還在生氣,帶著小孩就跑回娘家好幾天不跟我說話,我也不知道該不該約她來,但是看到『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頭的先生也是留下來面對自己、做功課,好像一個人諮商也有點效果,我就來了。」

其實這幾年,陸陸續續獨自走進諮商室的男性漸漸變多,我覺得既感動又感慨,感慨的是,總被社會評價要求要「堅強」、「獨當一面」的男性們,開始看到自己也有情緒上的需求,比起女性的姐妹聚會就能抒發心情、吐苦水,男性之間的喝酒與玩笑對話,再怎麼放鬆好像也只能暫時轉移對痛苦的注意力,而酒醒了,回到工作上、家裡又得繼續咬牙撐下去,但令人感動的是,雖然他們有的在諮商室裡頭,話不多、表達好像不盡流暢,但都是試著和自己的情緒接觸,開始慢慢自我梳理的嘗試及努力。

在後現代的文化洪流下,兩性平權的意識越來越有所提升,男女平權的相關議題都可以說是吵得沸沸揚揚,但現況似乎是女性的自我意識抬頭而明顯的被關注,男性卻仍不被允許也能夠柔軟與脆弱,作為男人,你當然要堅強、女性現在變強悍了所以你更不能輸給她、育兒與家務不只是女性的責任,男性伴侶也要開始學習承擔,你怎麼可以這麼脆弱或無助?表面上的平權旗幟,對男性來說彷彿是另一層束縛與綑綁,而仍會被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不公平的要求與對待。

作為男性,其實也會有情緒,也有脆弱與不安的時候


雖然我們都習慣嚷嚷說著不要再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思維,如果真的先生想請育嬰假,換得太太出門工作,一來很多公司就會讓你「回不去了」,二來週遭的親友「靠太太養」、「太太賺比較多吧」的閒言閒語也足以令人不堪負荷,結果就是男女都在外工作了,讓很多先生也都有著和妻子成就比較的競爭意識,反而更加舉步維艱。

有了孩子後,要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好爸爸」的社會期待,則更令人無法喘息,和懷胎十月的媽媽不同,爸爸幾乎是孩子出生後的三四個月,寶寶開始有辦法與大人互動時,父愛才有機會培養出來(許多爸爸坦誠地跟我表示,其實可能要更久,直到一兩歲會說話、會跑步跟你玩的時候,真實感才慢慢浮現),因此爸爸在新生兒的階段,跟媽媽同樣有很多的挫折與自我懷疑,我想起自己月子中心的入住情緒量表,還有醫院的對於產婦定期關切,都還能不時關心媽媽的憂鬱狀況,但是爸爸的呢?好像都只能默默吞下,轉身投入工作好讓自己忙的沒事沒夜,或是寄託於窩在沙發上打手遊、下班後的躲在車內打盹而不願意早點回家,避免面對那個令他又再次陷入情緒低落的現實中,結果看在太太眼裡,成了冷漠、疏離與逃避的負面解讀,自然又讓累壞的夫妻雙方陷入關係的惡性循環中。

我們在諮商室談了很久他的挫折、委屈與不堪,最後他說:「我也只能在離開這裡後,關起門來自己流眼淚呀!」,我眼前的受苦男性,就連在安全的諮商室中,都無法允許自己在諮商師面前流下眼淚,但我已能感受到他對表達內在脆弱的努力,以及願意嘗試自我照顧的珍貴。

給天下的爸爸們:你是否願意聽聽自己內在那些,不被允許滴下的珍貴男兒淚,想跟你說些什麼呢?抵抗世俗的洪流一定很很辛苦吧,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想當個豬隊友,或是另一半眼中的混蛋的呀,你對於家庭的期待,是要孤獨的一肩扛起所有人卻與之漸行漸遠,還是想和伴侶一起攜手陪伴孩子們長大?

允許自己向外求助,我們都會有害怕、軟弱與沮喪的時候,如果我們沒能好好的傾聽那些負面的情緒,我們就沒有機會讓它被理解抒發,並轉化成讓我們蛻變成長的養份。

試著先從身邊的人開始,慢慢敞開心房,談談那些你也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心情,也許你的太太與孩子,不見得要你非得是個完美的爸爸,才允許你進入「家庭」這扇溫暖的大門,只要你願意試著靠近彼此,不用那麼尖銳的防衛與抵抗,你會發現身邊的人也能夠給予接納與滋養,協助我們重新找回那些初組家庭帶來的雀躍欣喜,以及和家人、孩子親近時候的幸福感吧!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