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莉 Jia-Li Ding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看到一個短影音,剪輯了幾段不同的節目當中,藝人對於「朋友」的想法與觀點,其中幾句話如下:
「我是一個留不住朋友的人」
「有的朋友就是階段性的」
「交朋友這件事情,真的不要強求」
「有的人來就是陪你一段」
「一輩子的朋友,跟朋友是階段性的兩個觀念並不矛盾」
✅影片中「朋友交往」的不同狀態:
1.嚮往長期友誼,但自覺留不住朋友
這類型的人很嚮往一段長且久,而且很契合的一段友誼,但是當他發現身邊的朋友很難維持,可能心中就會萌生出「我留不住朋友」的想法,甚至去檢討自己是不是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才造成這個局面,有時會落入自我否定的狀態中。
2.認為朋友是階段性的、不強求
這類型的人可能在實際的交往中經驗過了朋友的分合,發現曾經密切相處的人,會因為環境、職業、作息、價值觀等各種因素,而漸行漸遠,所以認知到朋友是階段性的存在,陪伴自己走過一段路後,也會走向各自的方向,沒有辦法一直留在生命裡。
3.知道有些朋友是階段性的,但相信有些朋友可以走一輩子
這類型的人可能自己或身邊的人,曾經出現「跨越時期」、「跨越人生階段」的朋友,而相信人的生命中,是有機會遇到攜手一生的朋友。所以即便經歷到一些朋友在相處後分別,但仍願意投入時間、心力去經營關係、尋覓一生的朋友。
✅我的朋友交往歷程
我曾經經歷過幾個不同的心境,也曾經懷疑自己,所以我想可以分享我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
1.階段一:認為自己留不住朋友
在這個階段,我發現自己身邊的同學,都有一些「一路走來」的朋友,例如高中同學說要跟國小同學約出去吃飯,或是大學同學說會跟高中同學一起出國,而相比之下,我發現自己在經歷畢業或是生活環境轉換之後,就會跟過去的朋友漸行漸遠。(我曾經因此覺得自己有問題、批評自己,也與心理師花了不小的篇幅討論這個問題)
2.階段二:將「留不住朋友」視為問題,並觀察身邊令我羨慕的朋友互動,同時試圖模仿、努力經營
在這個階段,我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問題,所以觀察身邊同學怎麼跟朋友互動、怎麼聯繫感情,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常常感覺到自己的不自在、不適應跟疲累。(畢竟試圖演出一個不是自己的樣子,會累、會反彈是很正常的,但當時的我,在發現自己開始力不從心之後,將這個不順利理解為「我果然有問題」)
3.階段三:經歷朋友的離開與疏遠,開始反思到底自己想要什麼
會進入這個階段,是因為與兩個我非常重視的好友逐漸疏遠了(會意識到是因為發現原先會一起聚會的日子,自己不再同行,發訊息後,收到的回覆讓我感受到對方認為是我的問題)。
這促使我思考,在這之前如果我多做什麼,局面會不會不一樣?這些應該早一點發生的行動,為什麼我沒有去行動?
後來我發現,如果需要靠這些行動來證明對方對我很重要,這會讓我感到心累,因為在我的經驗中,重視、在意一個人是用心,而不是靠表現的。而我也在這樣的覺察中,發現彼此不適合,的確是一段「走著走著就散了」的關係。
4.階段四: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發自內心的為朋友付出
很幸運的,我生命中出現了兩個與我高度契合、默契的姊妹,我們不需要那些證明、儀式,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就單純在關係中做自己,就可以感受到心自然而然地貼近與默契。
在這段關係中,也幫助我養大了我的「友誼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純粹的被接納、被愛,不需要委屈。(在此告白我的兩個姊妹)
✅所以,回到主題,我認不認同「朋友是階段性的」?
我的經歷讓我相信:「朋友是階段性的,但我們也會在階段中,發現那些可以陪伴我們一生的人」。我們會因為人生的不同階段,認識不同人,我們也會在這個過程當中,慢慢地探索、發現跟取捨,有一些跟你的價值觀不那麼契合、跟你的相處方式/互動模式沒那麼同頻的人,可能在一段時間的交往互動後,就會停在一定位置、不會繼續深入,甚至曾經以為契合的人,也可能會在生活狀態改變之後漸行漸遠。
✅如果對自己的友誼狀態不滿意:
是時候檢視自己了!你可以試著:
1.覺察「自己感到舒適的友誼互動」,跟「你嚮往的樣子」是不是相似的。
如果發現背道而馳,可以進一步探索這中間的落差發生了什麼事。
2.如果有希望維持深入友誼的對象,卻沒有方法,或是難以付諸行動:
在這種情況當中,如果缺少經營關係的方法,可以透過他人的經驗分享、書籍、文章等,吸收適合你的經營方式;如果心中有些遲疑或抗拒,你需要回頭去看看自己的擔心與害怕,有些曾經受傷的人,需要經過一段療癒創傷的過程,才能再次信任人。
最後我想說,每個階段的朋友,都反映了是我們當時的生活與價值觀,所以如果有一些朋友消失在你的生命中,除了曾經的摩擦與衝突,也有可能是因為隨著生命的成長,失去了共通的語言與頻率。如果是這樣,也請別自我責怪,也許我們需要再花一點時間,找到那個真的能夠陪伴我們走人生路的摯友。
祝福大家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