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偲伃 Lu Szu Yu 諮商心理師
「滑滑社群媒體,看到別人曬著出國、吃大餐,過著充實又精采的生活…」
「拚了命的往上爬,卻經歷別人成功而自己落敗的失落與挫折…」
「活在兄弟姊妹、身旁佼佼者的陰影之下,自己則是不起眼的小透明…」
這是現在很多人內心的真實聲音,我們一方面試著在內心吶喊:「不要再跟別人比較了!!!」而一方面,卻難以阻擋自己深陷比較漩渦。比較心態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感到焦慮、挫折、委屈,甚至越來越不喜歡自己…
比較,源自於我們的天性
若你仔細回想,會發現我們從小到大都活在比較之中。無論是學校裡的成績排名、兄弟姊妹間的表現差異,還是社會媒體上的炫耀生活,這些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比較是人類的一部分。
但你知道嗎?比較並不是壞事。它其實是人類社會性的一種表現,是我們在追尋自我認同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自卑感是驅動人類進步的核心力量。因為感到不足,我們才有動力進步、追求更好的自己。
比較也使我們有安全感。人類的心理機制,往往在尋求一種「自我定位」,透過比較我們得以在群體之中有一個位置。我們渴望在比較下確認自我價值,其實內心真正想知道的是:「我真的夠好嗎?」
既然每個人都會比較,那為什麼我們會因為比較心態而感到困擾呢?
比較本身不是問題,比較之後的情緒讓我們不舒服才是問題
請試著回想你內心的「比較怪」發作時,通常會有什麼感受?自卑、壓力大、焦慮、忌妒、挫折、怨嘆、羞愧…,光想著就令人難受。我們可能將其怪罪於自己不夠努力,持續鞭策自己向前走;又或者批評自己怎麼會如此在意別人,而讓傷口來不及被看見又被撒上了鹽巴。
當我們在每一次比較中,選擇無視這些內心真實的感覺,而將焦點放在「與他人比較」之上,比較完之後的自我否定、厭惡之下,又開始責備、無情地對待自己。這時候是不是覺得自己糟透了?無止盡的比較下,慢慢地「我」的存在漸漸消失不見,因為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己。
比較心態Ⅹ自我認同
前面說到了我們天生透過比較來追尋自我認同。因此,要談比較心態,就需要先了解究竟我們是如何獲得認同的。
在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辦法依靠自己就獨自生存的,為了好好活者,我們形成了透過各種行為(表現好、乖巧…)來獲取關愛的生存策略。照顧者對我們的稱讚,也逐漸強化了這樣的互動模式。這並非否定稱讚,而是當過於強調結果的稱讚,容易讓其變得危險。環境中的手足、同儕也會透過競爭來獲取照顧者的愛。這種透過比較來達到自我認同的過程就在我們的生命裡根深蒂固了。
想一想,印象深刻的一次比較心態出現
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給自己一個空間想一想比較心態出現時的自己怎麼了?「是誰讓我出現了比較心態?」、「什麼時候/在哪裡發生的?」、「發生了什麼事?」、「我的心情怎麼了?」、「它如何影響如何我的行為?」。
讓我們跟著以下的例子試著覺察看看:
Molly在公司裡認真負責,卻因為升遷失利而感到挫折,並對職場上的競爭氛圍備感壓力。透過諮商Molly逐漸打開自己,探索內心的比較心態:「我發現自己最常在工作中因比較心態而感到自卑,尤其是當同事被肯定而自己達不到上司的期待時最感到挫折。每當比較心態開始作祟時,我就容易覺得自己很糟,也會忌妒別人有比自己高的成就。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因為它讓我想遠離同事,也很難發自內心的祝福他人。我接下來的課題是想要把迷失在競爭中的自我找回來…」
不知道你是否在Molly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請記得,理解本身是療癒的第一步。試著允許自己的任何感覺或想法出現,而不論對錯。當我們得以坦承面對內心的比較心態,並了解比較心態是如何在內心運作的,看見內在真正的渴求與願望。你會發現每一個人其實都在這樣的心態中載浮載沉。光是能夠理解自己的比較心態,就得以有一定的幫忙。情緒無須急被消除,而是在理解自己中逐漸被接納。
備註:個案經改寫、匿名化處理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