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文 YuWen Liu 諮商心理師
「如果過了明天,我連妳都忘記了,可否緊握我的手,陪我繼續走下去?」 電影明日的記憶中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男主角讓人憂傷的對白 當失去的不再只是記憶,而是更多~~
失智症非老化必然現象,也非老人家的專利,它泛指一群疾病,是認知功能下降/退化產生的症狀組合,即症候群,會影響人際關係和工作能力、日常生活。
2014年夏天著名演員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自殺結束了63年的生命,他演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像「心靈捕手」和「心靈點滴」是我很喜歡的電影。他在生前一直苦尋不出病因,直到死後驗屍才確診是罹患路易氏體失智症。此類型的失智症會出現動作遲緩、面無表情、肢體僵硬、步態不穩的運動功能失調,還有意識混亂的症狀和視幻覺,例如看見往生者或動物。
失智症者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常被認為是老化造成記憶力下降,因此早期症狀容易被忽略。主要類型包括了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因為病因不同,病變部位與病程也不同,其中阿茲海默症所佔比例最高。不論家中是否有長輩罹患,若能多一分了解,便多一分預防。
從忘東忘西到忘了你,忘了自己,這些過程的衝擊是日日夜夜的翻騰
老化偶爾會忘記某些事,但事後可以回想起來,或經提示會想起來。如果做記憶測試,可能會無法完全記住測試的物品。而失智症對於發生過的事會完全忘記,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性情改變,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變差,空間判斷能力變差,認知功能退化到會影響日常生活。
談到這裡,會不會好奇家中長輩或自己有沒有罹患失智症呢?
我們可先就以下8個面向作自評和觀察:
✅常常找不到東西、有些事漸漸地想不起來,記憶力漸漸喪失? ✅以前本來熱衷的事物,現在興致缺缺,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 ✅與以過往的判斷力相比,現在常常做出錯誤的判斷,解決問題的判斷能力出現困難? ✅說話一直繞圈圈,忘記曾經說過的話、問過的問題。重複說同一件事、重複問相同問題? ✅學習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例如不知道如何撥打電話給友人、忘了怎麼使用遙控器、洗衣機等電器產品。 ✅忘記了正確的日期、約會、聚餐的時間? ✅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帳單繳費、購物付款時出現問題,處理複雜的財務或計算上有困難? ✅情緒或人格發生改變?例如本來是好好先生/小姐,脾氣突然大變;或是個性暴躁,性情卻轉為溫和
分享ㄧ段順口溜,也讓我們更了解失智症。
近的記不住,舊的一直講; 躺著睡不著,坐著打瞌睡; 到處漫遊走,出門就迷路; 東西一不見,就覺被偷走; 問話重複說,行為反覆做; 情緒欠穩定,憂鬱常常現; 當面對質問,謾罵攻擊出。 (引至黃正平:臨床老年精神醫學2008:52-64)
失智症還沒確診時,可能就已經受伴隨症狀的影響。例如憂鬱症狀、焦躁不安、對主要照顧者和或不熟悉者有語言行為上的暴力、幻覺妄想。在諮商工作中常聽到個案提到失智長輩的精神行為症狀是他們精神心理負荷及崩潰的最大來源。另外,在關係緊繃狀況下,社會新聞報導的虐待老人事件需要被重視之外,家庭成員間如果出現身體、精神或經濟上的騷擾、控制、脅迫等也觸犯了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
「即使有一天你的記憶消失,忘了我,我還是會這樣牽著你的手慢慢走。」
如果要增進雙方關係,減緩病發時間和程度與提升照顧品質,需從態度、溝通技巧、日常生活照料、活動安排、自我照護等五個層面著手。
👉與患者互動的態度上,請記得 3R 原則: 1.保證(reassure) 讓患者知道自己會被妥善的照顧,感受到他/她是安全且是被尊重的。 2.再考慮(reconsider) 在互動的過程中,設身處地以患者的觀點思考,試著多去同理。身為照顧者需學著接受對方退化的狀況,了解他/她的精神行為問題並非故意的。 3.轉移焦點(redirect) 不需要去爭論、否定或贊同患者的混亂行為、精神症狀,多安撫,嘗試使用其他的活動或話題轉移病人的注意力,讓自己情緒也能得到出口,不慌亂。
「誰偷走我的錢?」
陳媽媽壓低嗓音,不希望讓別人聽到似的,小聲跟最小媳婦說,下午來打掃的阿桑把放在客廳聚寶盆裡面的錢拿走了,裡面少了很多錢,還把廚房的手套也拿走了。 同樣的話,陳媽媽會跟回到家的每一個人說一次。不論家人的反應是什麼,三不五時就會再提一次。
你可以這樣做:「我會幫你注意〈順著想法,做保證〉。我們先來散步一下〈轉移焦點〉,下次我會一起跟你注意〈再保證〉。」
儘管是沒有的事,但長輩堅信不疑時,不用去說服,或想改變他們的想法。說服是企圖給予新事物,媽媽是吸收不下的。了解媽媽的減法世界,給予新事物或再去理解,對他們來說是困難的,多運用他們過去的經驗和喜好來互動。若是沒有這樣的認知準備,往往會因為心急,也因他們重複翻箱倒櫃的尋找和詢問而感到不耐煩和指責,並傳遞出不信任的態度。「講過了,妳還忘記!妳要我講幾遍!」
更多分享與其他四個指引~~請關注【迷失在記憶河流中的5個指引】(下集)😊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