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景然 Sky Shieh 諮商心理師
「好期待過年喔~終於可以和好久不見的親友相聚了,真開心。但,要聊些什麼好呢?什麼話題才不會冒犯到別人呢?我不想成為那種讓別人覺得討厭的親友。」這是現在很多人的心聲。過年到了,想要好好跟親友相聚,很想要好好的聊聊,但又怕踩到聊天的地雷,這時的我們可以聊什麼呢?
過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一群重要的親友在一年裡特別把時間空下來和彼此相聚,關心彼此的家庭、成長及夢想,在這個特別的時期我們可以暫時從匆忙工作與步調中離開,好好的放慢彼此的腳步與彼此相處。此時我十分推薦可以聊聊「愛之語」,愛之語是 Dr. Gary Chapman 所提出的,他歸納出人在感受到被愛、被照顧的情境大致可以分為五種,而這五種愛之語大多是從原生家庭中學習、模仿或體驗到的經驗,如果今年過年你想和家人做點不一樣的活動,可以試試看用下面的方法聊聊彼此的愛之語喔。
一、 認識五種愛之語
1. 肯定的話語:一種發自內心對特質、個性的讚美、欣賞與肯定,像是「我看到你為了比賽花了好多時間,好用心的準備喔,可見你一定很重視這次的比賽,真的很認真和用心」,這能讓家人感受到我們有用心在看待著他,而且看待的是過程的努力,而非結果的展現。
2. 精心的時刻:有一段把專注力只放在對方身上的時間,可能是長輩個別接送我們上下課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中不論是否有交談,都能感受到彼此把注意力放在彼此身上,好好的相處互動。
3. 貼心的禮物:是一種觀察你在生活中「需要什麼」,可能是我們因為發育成長長大了,新的學期帶我們去購買新的制服,或是喜歡玩的遊戲,這樣客製化的準備,就是最動心、貼心的禮物了。
4. 服務的行動:就是不為了什麼,單純、真誠地想為你做些事情,這在華人文化中相當常見,像是為我們做家事、上課忘了帶東西送東西、我們生病了急忙的背著我們去醫院或是一些生活小事的代勞都是一種可以任性、撒嬌的感覺。
5. 身體的接觸: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被愛與重要,除了西方文化常看到的親吻臉頰與擁抱,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常看到牽著孩子的手、成年親子挽著爸媽、孩子受傷拍拍頭或摸摸背的安撫,這些都是一種被照顧的愛的表達。
二、 回憶背後的故事
在看完上面愛之語的分享後,哪一個愛之語是你一看就有感覺或畫面的呢? 有的話我們可以立刻找一個人分享一下,可以聊聊浮現的感覺和畫面是什麼?當時候有誰在畫面中?過程又有什麼樣的故事?
我自己在「服務的行動」上就很有感觸,在我小時候我的外公、外婆相當節儉,他們吃飯時都在撿菜尾、清冰箱,但是我們孩子一旦回家,他們就會滷肉、採買炒菜以及煎幾顆荷包蛋給我們吃,這樣的行為表達,也讓我很樂意為親友付出和服務。
三、 發現家族中愛的傳承
我們在愛的表達中往往是透過「富足或匱乏」中體現出來,當我們和家人都聊過一輪愛之語後,我們可以看看彼此間有沒有什麼相似的愛之語或是獨特的愛之語,並且一起好奇看看在我們的家族中,這些常出現與少出現的愛之語是怎麼形成這樣的表達方式,也可以彼此在知道彼此的故事後,更能夠接收與給予彼此的愛。
往往我們都會誤以為因為我們是很親近的親友,所以我們對愛之語的表達是一樣的,但有時候沒有在彼此的理解下可能造成彼此的誤會與不舒服。希望這樣的分享可以讓大家與親友都能藉著過年可以更與彼此靠近。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