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莉 Chia Li Ding 諮商心理師
過去兩年,我在身心診所擔任行政主管,看著來談者的到來與離開,觀察到在治療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百態。
這些經驗可能包含尋求治療過程中經歷的糾結、猶豫、難受,也可能是開始治療後的挫折與灰心。這些心情與經驗,很可能是正猶豫是否尋求身心診療的你、或是正經歷身心診療的你,正在面對的感受。因此接下來的我將把我的觀察,隱去來談者易辨識的資訊,跟你分享,希望可以對你的尋醫之路帶來協助。
✅主題:除了吃藥,我還可以做什麼...
✅來自小景的故事:
小景今年24歲,三年前大學輟學後一直以打工維生。一年前因為重鬱發作,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診所就診,後來在持續進行rTMS治療、服用藥物、接受諮商的幫助下,狀態回穩,也陸續開始面試工作。
那天小景說:「可以幫我問問醫生,我的狀況適不適合吃利他能、專思達這類協助ADHD的藥物呢?」
✅在提問背後隱藏的挫折:
原來小景進入新工作(餐飲業)一週了,他發現只要有人盯著他看、確認他的工作進度,他就會很緊張,一緊張就很容易分心或是沒有做到需要做的事情,進一步導致被主管責罵。
所以他一直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在工作中可以更專心。
也因為過去曾經吃過幫助注意力集中的藥品,才提出了這個問題。
✅心理師/諮商工作者會如何提供協助呢?
1.探索分心發生的脈絡:分心什麼時候發生?發生時正在經歷什麼處境?
回顧處境可以幫助來談者鎖定關鍵的事件與情境,看見自己對於什麼類型的經驗比較容易產生情緒、這個經驗是不是與過去某個片段的記憶有關。
2.了解分心帶來的訊號:分心本身就像是一個警訊,試圖提醒你要注意一些眼前的事物。以小景來說,分心發生在工作表現被關注之後,對應內心的不安可能是
(1)擔心被評價
(2)擔心做不好可能會失去工作
(3)很希望可以在工作中有成就感、證明自己的價值
所以當這些內心的感覺佔據著你的注意力,連帶著對於現實狀態的判斷、謹慎,就可能受到影響。
3.協助來談者透過內在的心態調適、外在的溝通策略,在工作中取得平衡
例如,在被關注的情況發生時,可以做幾次的深呼吸,同時為自己加油打氣、安撫自己內心的不安。
例如,跟工作中密切相處的同事、上司表達自己需要一點時間學習,主動回報自己學習的進度、將自己不懂的地方跟同事請教。
✅醫師在過程中如何提供協助:
1.瞭解來談者在情境中的身心感受
2.評估過去進行藥物治療的經驗以及對藥品的反應
3.確認適合的治療選項
如果醫師發現,過去來談者在進行A藥物治療時,會出現緊繃、焦慮的反應,如果焦慮反應會加深來談者的身心困擾,就需要尋找其他更合適的藥物選擇。
✅我的反思:
當生活中的困境發生時,對於來談者而言,除了進行藥物治療之外,心中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案嗎?
來談者的焦急、不安、希望透過藥物獲得協助,會不會正是反映著對於問題的手足無措呢?
在診所就診的情境中,有時也會出現個案的問題無法透過藥物的方式解決、緩解,或是個案對於藥物的反應不佳的情況。當這些情況發生的時候,就需要協助來談者透過不同的方式面對問題。
在我服務的診所,醫師與心理師之間的合作非常密切,了解醫療介入的心理師+了解諮商的醫師,會共同協助來談者面對生活、情緒的大小事。我們期待一個「人」的狀態,可以更全面、細緻的被照顧與理解。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