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dmin_SeeingCounseling

看見佳醫診所醫師好文系列-靠瘦瘦筆就夠了嗎?

院長 鍾曜任醫師


自從世紀神藥的減重瘦瘦筆推出之後,很多人為之瘋狂,造福了很多因為食慾太好而暴肥的民眾。我曾經一節門診開了30幾支瘦瘦筆還被藥局打來警告說開太多庫存不夠了。

肥胖真的是可怕的文明病,國人每兩位就有將近一位過重或是肥胖,儘管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動的減肥概念,但是知易行難,尤其面對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往往在一整天忙碌和慌亂之後,「吃」這件事情就變成一種自我療癒的媒介,彷彿可以透過「吃」緩和白天的種種自我壓抑與身心過勞所累積的負面情緒。


這種嗜食症(binge-eating disorder)往往是因為情緒、壓力等問題無法適當紓解而用吃的行為來撫慰自己。但是也造成很多文明病的產生,包含肥胖相關的三高、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精神相關的躁鬱症、憂鬱症、焦慮症、物質濫用等等。




有些暴食行為者常會為了快速排解挫折、壓力、孤獨,而失控的在短時間內將很多高油、高糖、高鹽等富有獎勵性意味的餅乾、炸物、蛋糕等點心往肚子裡塞,在這種衝動性行為之後,往往又因為害怕變胖而催吐、吃瀉藥、過度節食、瘋狂運動等,在終於受不了飢餓後,又陷入暴吃的惡性循環。


我在診間會遇到類似的情境,其中以兩群為大宗:五十幾歲的媽媽、三四十歲的上班族。




五十幾歲的媽媽往往胖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樣樣來,還有一些會合併因為更年期後雌性激素下降與體重過動導致的雙膝退化性關節炎、核心肌群無力與長期姿勢不良的下背痛等,儘管試過各種減重方式仍然只能維持短短的「瘦下來的狀態」,沒多久又復胖了。


我們發現這群非常勤勞的傳統家庭主婦在人生上半場為了照顧家庭、丈夫、小孩、雙親而沒了自我,但當小孩長大、雙親過世後發現自己的責任已了,卻缺乏新的人生目標與生活重心, 50歲後的日子沒了這些「責任」、沒了生活重心,度日如年,她們將青春歲月奉獻給家庭,卻沒有時間觀照自己的內心,培養可以自娛娛人的興趣,只好在寂寞的夜晚吃下過高熱量的垃圾食物來排解孤單寂寞以及缺乏控制感的生活,陷入了嚴重的空巢期,甚至有些人變成憂慮、焦慮等身心症狀。而肥胖本身又使自己陷入了低自尊的自我形象與慢性病纏身的負向身體狀態的惡性循環無法逃脫。


三四十歲的上班族承受了經濟的重擔,在公司面對上層主管的壓力、還需要帶下層部屬,往往忙到午餐只能狼吞虎嚥或是根本沒時間吃。回到家裡可能還要面對呀呀學語、很頑皮或鬧脾氣的小孩,雙親的身體可能也開始老化,需要常常往返醫院甚至住院。等到安頓完小孩,終於可以打開電視或網路的影集,配上一包零食和飲料,展開自我療癒的養胖之旅。


我們看到這些社會的中堅扮演著各種社會期待的角色的同時依樣犧牲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沒有留給自己喘口氣的時間好好沉澱,也少了一個可以真正健康紓壓的方式。自我壓抑與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情況下,過量的壓力賀爾蒙造成血糖的波動,更容易餓、更容易想在短時間內吃下超高熱量的食物。


綜觀上述兩種減重的大宗,我常常會建議三大原則:


第一,養成健康的舒壓方式來取代「吃」,例如聽音樂、唱歌、健身、慢跑、游泳、瑜伽等等。

第二,學會辨識食物的種類,以較健康的蔬果、蛋白質來取代高熱量的澱粉與油脂類食物。

第三,學會辨識情緒,知道什麼時候是「需要吃」,什麼時候是「想要吃」,千萬不要用零食飲料等廉價商品來獎勵自己。我們要知道自己值得被好好疼惜,自己沒有這麼廉價!


在醫學上面對這種「嗜食症」可以透過抗憂鬱劑來改善因焦慮、憂鬱來造成暴食的衝動行為,也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療法來改善暴食被背後複雜的低自尊、壓力、負面情緒、衝動等心理動力因素。當然腸泌素的瘦瘦筆也可以抑制大腦的食慾以及減緩腸胃蠕動,變得不容易餓,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減肥是一輩子的事」,不然只要停用瘦瘦筆,只要不好的飲食習慣、不良舒壓習慣一旦回來,復胖是一定無法避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健康資訊嗎?

把「看見佳醫」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256utcnt

或者搜尋「看見佳醫」的LINE ID➡️@256utcnt



55 次查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