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頂大畢業生的職涯猶豫和拉扯

作家相片: 看見小編看見小編

已更新:2022年11月16日

曾欣怡 Tseng 諮商心理師


小花坐的端正,肩膀微微向前弓著,眼神晶亮卻帶著不安和焦慮,額頭上清晰可見幾顆冒出的痘子。


這是我們第二次見面,她工作壓力過大,對於目前工作感到徬徨,心裡焦急萬分。前陣子睡眠問題嚴重,去診所拿了藥,但希望能在藥物之外,藉由諮商來幫助自己解開更多困惑。

跟所有剛離開校園幾年內的頂大年輕一人一樣,小花頭上的頂大桂冠也是她的緊箍咒。大三開始,每次逢年過節,家中長輩就不免叨念:


「現在外面工作不好找,妳書唸得好,趕快去考個公務員?」 「我們養妳那麼大,補習費、學英文、檢定考一樣都沒少,妳以後千萬不要讓爸媽操心,我們一定會退休的!」 電話那頭,家人的叮嚀言猶在耳,小花猛然想起學校最令她景仰的老師鏗鏘有力的啟發: 「大學可不是職業訓練所,我們學校的每個學生,都是拿著納稅人的錢在受教育,你們要想想作為一個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年輕人要有放手一搏的志氣。」 老師的話若有洪鐘,提醒著小花要努力堅持住、成為社會變革的尖兵。無奈,此刻的她更像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礦道裡、狼狽前行的摸路人。她急迫地希望有人可以告訴她 出口在哪?或者至少給她一盞探照燈,幫助她看見眼前路。 小花任職於所學專業相關的單位,只可惜這個單位資本有限,薪資差強人意,台北城,居不易, 她平日裡勤奮工作,並沒有太多娛樂,卻始終存不下幾個錢,加上龐雜的業務及無盡加班,和在她眼中近乎剝削的勞資關係,幾乎將她的熱忱消磨殆盡。 不知不覺,她的心底敲了幾聲警鐘,父母熟悉的聲音由遠而近: 「趕快去考公務員呀!」、「趕快去考公務員呀!」。

她的心糾結起來,理想和麵包,到底要選哪個?

小花的故事並非罕例,忙碌的大都市磁吸著一個個一肩挑著理想、一肩擔著現實包袱的年輕人。 小花的糾結與迷惘可以從以下面向來理解: #追求穩定的中產階級家庭期待 大學畢業的小花父母,從小就相當重視對小花的教育。學生年代的小花,只需心無旁騖地把書念好,父母的悉心栽培與保護,令小花很少獨自消化挫折或面對生命中的限制,在她秀異的學習表現之下,其實犧牲了探索與試誤的機會。 小花家雖然衣食無虞,但也非富不貴,不可能躺平靠爸媽,當她感受到父母對她青出於藍的期待時,不習慣挫折與起伏的她,充滿焦慮。 #鼓勵競爭勝出的當代社會 小花成長於台灣經濟發展趨緩的台灣,長年的悶經濟,加上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強調競爭、個人品牌、斜槓、追求財富自由的「成功學邏輯」,令剛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無法心平氣和累積經驗與實力,反而時時擔心自己輸在起跑點。 #高等教育的理想種子 頂大近年強調的博雅教育,鼓勵年輕學子豐厚人文素養、懷抱公共性與社會關懷,這樣的價值偏好,讓頂大人更容易感到某種義務感。有些人遇上無法堅持知識份子任重道遠的理想型時,甚至會衍伸出道德上的羞愧感。 這樣的人文素養與公共關懷本身是正面的,但頂大年輕人可能因為尚不具備足夠的生命歷練,而少有機會看明白自身條件、處境、心性如何抵達那樣的理想?而能真正檢視並且自問學校教導的理念,是否將適合自己此時的優先價值選項? #競試勝利族「對挫折過敏」 大多數頂大人都是國內教育體制一路過關斬將的贏家,但也因此較少挫敗經驗,習慣自己付出努力就應當要有所回報,否則便覺得something wrong,他們習慣了穩當與優勢位置,不願自己吃大虧。問題是,突破和建樹的前提是失敗與嘗試。當小花懷抱深切的自我期許,卻又迴避失敗與看似徒勞的嘗試時,就往往落入一種進退維谷的困境,陷入自我懷疑。 叮嚀小語: 人生沒有對錯、高下,如果真的不願承受反反覆覆的挫折感,那選擇挑戰性低、風險小、成就感也相對不明顯的工作,也是可以的! 關鍵在於做出清明的選擇,而諮商的目標之一,正是幫助你「理一理」你心中的渴望、價值,知己、知彼、知情境,學會怎麼做決定,這是學校沒有教的一門課。


#以上人物故事皆為虛構



頂大畢業生的職涯猶豫和拉扯/看見心理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