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看見小編

高分貝女兒vs關耳朵母親

陳彥琪Jessica Chen諮商心理師


「以後你不要再送棗精給我啦,我真的吃不完,都要送同事了…」我鼓起勇氣告訴母親。

「什麼送同事?!你以為那花我很少錢?拿回來、拿回來!我的天哪!那很貴耶!你居然拿去送人!」母親就像機關槍,我根本還沒回話,就被炮轟得七葷八素。

「我之前跟弟弟買圍巾給妳,妳還不是自己拿回去專櫃退貨,我們想說早知如此就不要送!」情急之下我也跟著回嘴。

「我就不喜歡,妳怎麼這樣?我就用不到呀!」母親終於停了下來,轉而向我大聲抱怨。

「所以我也不需要棗精,妳有聽懂嗎?我、不、需、要!」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對話嘎然而止。

我的母親是位古道熱腸、左鄰右舍人人稱道的大好人,偏偏對上女兒就能瞬間吵到不可開交。我想跟母親講道理,心一急就變成指責,母親也會開始怪我不知感激,糟蹋她的苦心。我不知不覺提高分貝吼叫,而母親耳朵彷彿關起來一般,什麼話都進不去。

愈親近的人,愈容易混淆「你的需要」或「我的想要」,這樣看似密不可分,卻又模糊不清的界線是衝突來源之一,你的拒絕就是在否定我這個人(有時只是對方不需要),你的轉送或退貨就是對我的心意不珍惜(其實會擔心對方傷心),事事都無法區分你我而彼此干涉太多,分不清是你的壞心情還是我的糟脾氣。一吵架兩個人的負向情緒就互相拉扯對方,越吵兩人就愈不好,忽略彼此的心其實需要劃分各自的獨立空間---先看清自己被踩到的地雷是什麼,才有機會聽見對方心裡的聲音;其實你的生氣指責不代表我的不好,而我的受傷難過也須為自己負責,不應期待由你來代罪償還。

「妳可以不要在路邊攤買衣服了嗎,誰知道是不是黑心貨!」除了擔心地攤品質不好外,我也覺得母親很丟臉而忍不住叨念她。

「這都是名牌換季有瑕疵而已,很高級好不好,我還可以改,妳才是不要亂買,妳以為錢很好賺嗎?」母親氣不過直跳腳,她更看不慣我愛網拍,還得幫我收貨。

有時我試圖改變母親,自己反而更挫折。

不知道是自己長大後看事情角度已改變,還是老人家有著奇怪過時的觀念讓我總是看不順眼,我常指正母親她的錯誤在哪,或是跟她的價值觀辯論,最後總落得指著鼻子互罵、兩敗俱傷,明明都是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卻爭得兩人臉紅脖子粗、拉不下臉來和解。

在「斷捨離」系列書籍很紅的那陣子,我跟弟弟在家拼命丟東丟西,並嫌棄母親愛囤積,我們甚至大吵一架,母親還把扔掉的東西撿回來。書裡不斷告誡:千萬別幫別人丟東西,「為你好」不成反而容易引起反彈與抗拒。我們忍住衝動,只丟掉自己的東西,後來媽媽看到竟然也自發地開始丟棄與整理。


「現在開始面對自己更深層的內在,周遭的人一定會察覺這樣的改變。」《斷捨離,山下英子》

其實改變也是如此,自己的態度不同了,對方自然而然就會跟著變,只是面對愈親近的人,我們愈難忍受地想要對他指手畫腳「講清楚說明白」,試圖診斷、批判對方,認為明明都是對方有問題,對方要先改變呀!利刃般的話語拋出去後就收不回來,弄得彼此沒有台階可下。我才終於恍然大悟,難怪母親想把耳朵關起來!

母女關係總是最糾結的,而彷彿是要給自己考驗一般,我也有了女兒、成為人母,於是我開始慢慢練習,讓我跟我的母親/女兒,都能保有完整的自己,我不過度解讀你對我的情緒,並提醒自己不理所當然的期待你來滿足我的需求。健康的心理界限,不是指不互相往來,而是彼此有愛與信任,並能明白「你是你」、「我是我」。

撰文者:陳彥琪Jessica Chen諮商心理師

歡迎加入及推薦看見心理Line@ 隨時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與文章

同時也可以使用Line@詢問及直接預約我們專業的心理師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歡迎分享看見心理的好文給朋友喔 😄

想常常收到心理好文嗎? 把「看見心理」的LINE分享給朋友➡️ https://line.me/R/ti/p/%40seeingcounseling

或者搜尋「看見心理」的LINE ID➡️@seeingcounseling


bottom of page